五月的熏风,携着粽叶的清香与艾草的芬芳,将端午的韵味悄然送至校园。为赓续中华文脉,厚植家国情怀,学院于6月1日17:00在W1103组织了一场以“端午节:传统习俗与香囊文化”为主题的团课活动。本次活动以入团积极分子为核心群体,通过 "文化解码 + 手作传承" 双轨模式,引领更多的青年学子沉浸式探源端午文化根脉。活动特别聚焦香囊这一承载千年民俗记忆的文化载体,让活动参与者在指尖摩挲中触摸端午民俗的文化传承。
活动伊始,同学们便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。团课首先深入探寻端午节的“双重起源”:一面是屈原于汨罗江畔以身殉国;另一面则是根植于古老吴越大地的祭龙祈愿活动。端午节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,直至今日,它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团课带领大家品味了端午传统习俗。一枚小小的粽子,饱含百姓对屈原的深切缅怀与护佑之心。而百舸争流的龙舟竞渡,则彰显团队协作、扬帆起航的精神。本次活动浓墨重彩的一笔,落在了“戴香囊”这一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上,其内蕴的艾叶、雄黄等药材能驱邪避疫,护佑安康,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纽带,传递祝福与关爱。理论学习之后,活动迎来了最富乐趣的环节——亲手制作端午香囊。在精心指导下,同学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项传统手工艺中,一针一线地缝制出香囊雏形,再以珠饰精心点缀。穿针引线的过程,不再仅仅是技巧的习得,更是与古人智慧、与民俗温度的深情对话,同学们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油然而生,许多同学更是在香囊上寄托爱国情怀,创作出独特的“爱国主题”作品。
本次主题团课活动圆满落幕,成效显著。它不仅系统梳理了端午节的起源、演变与核心习俗,更以“香囊文化”为精巧切入点,通过“文化解码+手工传承”的沉浸式实践体验,引领入团积极分子完成从习俗感知到精神解码的认知跃升,深刻领会其蕴含的爱国情怀、文化自信与非遗传承使命。小小香囊,针线穿梭间,连通的不仅是布片与香料,更是古老智慧与年轻心灵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,在亲手实践中生根发芽,薪火相传。